19.6万天价罚单!买单报关翻车了…
在跨境电商领域,“双清包税” 的合作模式一度被部分从业者视为便捷之选,但其中暗藏的风险却不容忽视。
当电商企业委托货代公司处理相关业务时,一些货代为了牟取更多利益,常常铤而走险,采取买单报关、低报货值等违规操作。
这些看似能降低成本的手段,实则如同定时炸弹。一旦货物在海关查验中被发现问题,电商企业将瞬间陷入困境,不仅要面对数额高昂的罚款,还会产生不菲的滞箱费等额外支出,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而在近期的一起相关案件中,法院的判决给出了明确的答案。它清晰界定了在违规申报行为中,委托方与货代各自的过错边界,并且明确了双方应承担的责任比例。
这一判决结果,无疑为整个跨境电商行业敲响了警钟,具有重大的警示意义,促使从业者们重新审视 “双清包税” 模式下的潜在风险,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。
一箱 “肥皂” 查出惊天漏洞
去年,大鹏海关拦下一批申报为 “肥皂” 的出口货物。开箱瞬间,海关人员愣住了:箱子里根本不是普通肥皂,而是 karite 牌美妆用品,光品类就有唇膏、面膜、发热眼罩等 11 种。
更严重的是,7 种商品属于法定检验范围,企业却没办报检手续;申报的品牌也和实际完全对不上。海关当即认定这是 “申报不实 + 应报检未报检”,开出 19.6 万元罚单。
货物被扣期间,船公司的仓储费、集装箱超期使用费又产生 7.3 万元。两笔钱加起来近 27 万,让这笔本以为能赚快钱的生意,瞬间变成赔本买卖
。
企业、货代互相甩锅
企业老板急了,找到委托的货代公司追责:“当初说好你们‘全包’报关,现在出问题凭啥让我掏钱?”
货代也喊冤:“我们收的5000元代理费,只负责跑腿。你们连报检单都没给,明知道美妆要检验还不提供材料,这锅我们不背!”
原来,这家企业没有进出口资质,一直靠货代 “买单报关” 走货。这次委托时,货代拍胸脯说 “啥都不用管,保证通关”,企业就真的只给了张装箱单,连销售合同、报检单都没提供。
法院判决:违法的账,谁也跑不掉
法院审理时,一句话戳破了双方的侥幸心理:“你们都知道‘买单报关’是违法的,却为了省成本铤而走险。”
企业的责任:企业明知自己没资质,还故意不提供报检文件,想用 “全包服务” 掩盖违法事实。
货代的责任:货代作为专业机构,明知道 “无文件通关” 要伪造单证,还敢承诺 “全包”,把监管规定当废纸。
最终法院判定:双方过错均等,19.6 万罚款和 7.3 万杂费,各承担一半。
也就是说,企业和货代各掏 13.45 万。这笔钱,比企业原本想省的手续费多了 20 多倍。
风险防范建议
1、对货主/电商企业:
警惕“低价全包”陷阱:明确“双清包税”的具体操作方式,拒绝买单报关、伪报瞒报要求。要求货代出具合规承诺。
严守商检红线:涉及法检商品,务必提前办妥原产地检验检疫手续,取得通关单/电子底账,并将完整文件提供给代理。
留存完整证据:保存委托合同、货物详情(品名、品牌、型号、数量、价值)、报关资料、沟通记录(尤其涉及品牌、货值、是否需商检等关键信息)。
2、对货运代理企业:
坚守合规底线:杜绝买单报关、伪报品名/品牌/货值。严格审核委托人提供的货物信息及单证真实性、完整性,对高风险货物(如化妆品、电器)及品牌商品重点核查。
明确责任边界:在合同中清晰界定服务内容(是否包含报检?)、文件提供责任、违规申报后果承担。避免笼统承诺“全包”“包查验”。
落实风险提示:对委托人未提供或提供不全的法定文件(如商检单),必须书面提示风险及可能后果。
3、通用建议:
签订书面合同:明确双方权利义务、费用承担、违约责任及损失赔偿原则。
购买保险:考虑投保货运代理责任险、货主可投保物流货物险,转移部分风险。
关注海关政策:及时了解“提前申报”、“两步申报”等合规便利措施,合法优化流程,不钻漏洞。
结语
买单报关如同走钢丝,货主与货代任何一方的侥幸或违规,都可能触发海关利剑,招致巨额损失。本案196,000元罚款的“五五开”判决,深刻揭示了:在违规清关的泥潭中,无人能全身而退。合规,才是跨境物流的生命线。
-END-
广东锐达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
GUANGDONG RATA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O.,LTD
电话:86-769-22991141/0/2/3/5
QQ;403778556,手机/微信号:13926831038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